磷石膏的建材化利用是处理工业副产石膏的重要措施之一。 当前,在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应用过程中,由于时间较短、对该类型产品的认识尚存在某些不足、相关政策配套不完善等因素,阻碍了工业副产石膏利用产品的推广应用,制约了工业副产石膏的规模化利用。
从废弃的石膏到建材化利用成果的转化,自创新发明开始,需经初试、中试、到完全市场化应用,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尽管各地为解决工业副产石膏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但推广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形成了发展瓶颈,导致其综合利用率低。本文主要结合我司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用石膏模盒在市场推广应用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同行业者提供参考。磷石膏是高浓度磷复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磷石膏不属于危废,如果属于危废那行业就麻烦了。国家每年会公布“危废”目录的),通常每制取1吨磷酸(以100%P2O5计)产生5.0吨左右的磷石膏[1]。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磷石膏约75000万吨[2],累计堆存量已超过6亿吨。(不能说是简单堆放,建造磷石膏库有标准和要求的)大量磷石膏堆存不仅占用了土地资源,而且如因处置不当一旦产生渗漏,磷石膏中所含氟化物、游离磷酸、等杂质的浸出会导致周边环境的污染。因此,磷石膏综合利用是落实国家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资源循环利用的具体措施。磷石膏建材化利用具有前景广阔,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到建筑市场的普遍青睐。
磷石膏主要成分为CaSO4·2H2O,二水硫酸钙的含量高达70~90%,此外还含有多种其它杂质,如磷、氟、共晶磷、磷酸盐及有机物。磷石膏中所含的杂质,对磷石膏制备不同建材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必要的预处理措施降低磷石膏中杂质的含量。工业副产石膏(这种提法不准确,日本利用率达到100%,而其他国家则很低) 当前,我国贵州、重庆、四川、湖北、云南、山东等省(市)的磷石膏利用发展迅猛,各种以磷石膏为基础材料的新型建筑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的建材制品有改性防潮轻质石膏墙板、石膏腻子粉、空心楼盖结构配套用纤维石膏填充箱—石膏模盒及石膏路基垫层等[4-6]。现阶段,工业副产石膏在建材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石膏模盒是用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中的填充材料,使用其作为填充内模,在施工结束后无须拆模,石膏模盒与密肋梁楼盖合成一体,形成石膏空腔无梁楼盖。适用范围广,具有强度高、空心率大、抗冲击力强、密封隔音效果好、环保轻质防火、板面平整、节省工程造价等优点。轻质抹灰石膏砂浆是以煅烧好的石膏粉为主要胶凝材料,加入玻化微珠等外加剂预混制成,主要用于建筑内墙、顶棚的抹灰,可完全替代黄砂、青砂、水泥,且具有不空鼓、不开裂、环保、阻燃、施工快等传统抹灰砂浆不可替代的作用,采用机械喷涂,效率是人工抹灰的三倍,从而大大降低建筑成本。轻质隔墙板(双凹槽石膏空心条板),作为装配式建筑部品类产品纳入装配率计算,其产品与加气块、ALC板、灰渣板相比,具有效益高、缩短施工周期、布线方便、免双面抹灰等优势。同时具有耐火、隔音、减轻建筑承重等优点。石膏基自流平砂浆是室内替代水泥黄沙铺设地板的轻质胶凝材料,具有流动性好,适应范围广,干燥快、无收缩、耐磨、阻燃,更重要的是施工速度快,自动找平。石膏腻子粉主要用于室内以找平为主要目的的基层表面处理材料。石膏砌块有实心、空心及各种规格型号,用于建筑中框架结构和其他结构的非承重墙体的内隔墙砌筑,它最大的特点是防火阻燃,并且双面光滑不需抹灰,直接刮腻子或贴墙纸、墙布。工业副产石膏在建材上的应用还有陶瓷装饰材料,水泥添加剂等,也可制成石膏基导电、磁性材料,隔热材料等。此外,正在研发的石膏基水泥,免煅烧防水石膏砖、石膏基路缘石、路面砖、石膏路基垫层等。以上类别的石膏建材产品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由于各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重视程度良莠不齐,地方差别较大,利用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产生企业工业副产石膏缺乏大量化利用技术,社会公众对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产品认识不足,利用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开拓难度较大,因此,除了市场调剂之外,还迫切需要政府及职能部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进。
工业副产石膏建材化利用本身是一件世界性难题,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的主体往往是一部分有前瞻性经营理念的民营企业,其自身能力有限;往往市场遇到一个稍有前途的新产品,大家一窝蜂的上马,如果企业只重产品,不注重技术和服务,再好的产品也很容易“胎死腹中”;由于国家及有关地方政府对工业固废利用有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部分企业“投机大于投资”;加之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缺乏统筹规划和正确认知,在相关政策上支持上又不能区别对待,比如环保方面的“一刀切”等,造成前期已大量投入人力和物力,认真从事固废建材化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的企业困难重重,成为阻碍工业固废建材化利用的发展瓶颈,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1、工业副产石膏建材化利用的市场投机行为
在工业副产石膏建材化利用行业中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存在投机行为。有的企业自身发展缺乏战略考量,仅针对国家及有关地方政府对工业固废利用有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着眼,打着“解决工业固废”的政策幌子,投机大于投资;加之部分地方政府GDP财政考量,现在各区域设立的许多工业园区,政府在进行招商引资时,为实现短期政绩,未经充分论证入驻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或因为招商压力而导致审核不严,或因经验判断不足而仓促上马,使一部分企业钻政策的空子,以圈地、享受财政补贴为目的,完全走上投机路线,让真正实干的企业举步维艰,挫伤这类企业的后续技术研发、产品服务的积极性。
2、 环保“一刀切”
现阶段,国家落实习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效政策,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然而,在贯彻执行过程中,部分地方主管部门执法简单,搞“一刀切”,让本来就脆弱的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重重。众所周知,一项创新产品,从产品研发,虽经历初试、中试到完全的市场化应用,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生产及工艺还处在摸索、研发期,且在无成熟生产工艺可借鉴、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需探讨、论证的情况下,相关主管部门却一味执行“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简单粗暴行为敷衍应对,从而对固废处理行业造成严重阻碍。
3、标准建设滞后
企业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相关标准(产品标准、技术标准)得到确立是必备条件,国家及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需及时出台统一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施工工艺等相关标准,才能使工业副产石膏建材行业健康、有序、稳定、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工业副产石膏建材产品在实施过程中,常常遇到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不匹配、不统一的现象,从而制约了行业发展。
4、企业只注重产品销售,缺乏技术和服务意识
很多固废创新建材就其材料自身来说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在产品应用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品服务尤其关键。如《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及配套用石膏模盒,就其《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技术本身,在国内运用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是一项经严格实验、充分论证、应用成熟的先进的优化结构技术,同时,因该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安全,其应用过程技术指导和产品使用服务要求相对较高,如果企业只注重产品销售,缺乏技术和服务意识,就会导致结构安全隐患,将“产品使用方法问题”转嫁成为“产品问题”。同时,造成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留下“新技术”、“不安全”的意识,宁愿采用传统技术固步自封,也不愿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研究和掌握。这一现象在同类产品如:轻质抹灰石膏砂浆、石膏腻子粉、石膏砌块等产品的推广应用过程中都有所体现。
5、行业缺乏自律
现阶段,绝大多数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建材制品企业规模小,社会关注度低,行业自律性差。首先,许多企业碍于成本层面,使用国家名令禁止的原材料及落后淘汰设备或工艺,粗制滥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严重扰乱了产品市场;其次,为占领市场,企业在营销策略方面,要么哄抬产品价格,要么搞低价倾销,同行业间互相诋毁,同类产品互相排斥,搞地区封锁和垄断经营等;加之,低价格的无序竞争,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供货不及时等弊端;最终,企业各自为政,因自有资金有限,用于新工艺、新技术发展等投资严重不足,形成低效率,低效益瓶颈现象,严重阻碍行业发展。行业缺少领军企业,市场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各企业一味追求短期效益,不具备系统而又敏锐的市场动察力,难以把握市场发展方向,缺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导致行业不可持续发展。
6、政策支持不配套
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进程较短,国内实践经验有限,所以要将更多先进技术和经验引进来,这个过程不仅需要企业、科研单位、专业院校等技术攻关,更需要政府、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政府在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上,应为行业理清思路、指明方向,而不仅仅在于出台几个优惠政策——“画框框”而已,更应在“走出去、请进来”的过程中,在应用技术方面找到突破口,给予企业正确、长远的指导。 相关职能部门在项目审批时,从局部利益出发,为维护自身系统利益,分期按指标行事,不能辅以长效机制,从而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先期投入运行时缺乏经验,对产出预计不足;在相关部门认定时对工业用地审批、相应政策扶持等方面基本无优惠可言;况且企业成立初期无相关组织协助帮辅,也是企业在初期发展举步为艰的重要原因。
1、 客观认识新产品在市场中的发展规律
产品研发到市场应用有一个缓慢的过程,产品生命阶段的划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第一阶段导入期:产品开始逐步被市场所认同和接受,行业开始形成并初具规模,这是产品生命周期的幼年时期,在此阶段行业内企业很少,市场需求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批量不大、成本高、发展速度慢等等,对企业来说,在该阶段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来培育市场,完善产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行业的发展,可能会在行业中占有先入优势。
第二阶段成长期:产品市场需求急剧膨胀,行业内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行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得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成本下降此时是进入该行业的理想时机。
第三阶段成熟期:产品定型,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利润水平高,但是由于需求逐渐满足,行业增长速度减慢,行业内企业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进入门槛很高,除非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难以取得成功。
第四阶段衰退期:由于技术进步或是需求变化,可替代的新产品出现,原有产品的市场迅速萎缩,同时,由于技术的成熟,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无差异,质量差别小行业进入衰退期,一些企业开始转移生产领域,并逐步退出该领域。此时对企业来说,不宜选择进入此行业。
2、 实事求是,多头并举,谋求发展。
企业投入的不仅是时间成本,还有资金成本、人力成本等综合成本,面对当前的行业乱象,研发成果与市场应用不对等的客观事实,企业发展艰难,成长缓慢;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转化慢,实现经济效益的周期较长。企业自身需有发展战略,不仅要把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的研发及有效利用当一项事业来做,而且要加强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提高服务水平和具备综合管理能力。同时,积极主动与相关主管部门和机构联动,可有效助推企业发展。
3、 找准市场定位,强化标准建设
根据国内工业副产石膏建材化利用发展来看,如工业副产石膏可以直接作水泥缓凝剂,一是直接用于水泥厂作缓凝剂;二是简单的规模化运用,如矿山回填;三是磷石膏通过高温煅烧后变成“半水石膏”后的系列建材化利用可作为石膏模盒的原材料:石膏模盒是工业副产石膏消耗量具有巨大潜力的成熟产品,其产品功能仅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中起填充作用,每万平米消耗800多吨和使用后无质量投诉的优势明显。除此之外,如轻质抹灰石膏砂浆、石膏腻子粉、石膏砌块等市场应用也日趋成熟。
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要配套,可喜的是,现在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石膏类建材产品的相关标准相当重视。但是,如何促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有机结合,实现标准对行业发展的有效指导,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
4、成果转化到市场化应用的衡量标准。
任何一种产品应用到市场都有一个缓慢的过程,产品生命阶段的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过程中,很多类别产品无经验可循,这些产品在从研发成果转化到市场运用过程中无明显的界限,是以一定用量为基础,还是以规模化应用为标准;这个规模化是怎样的一个规模化,是按总使用率、使用量、还是使用时间长短等来划分?这些都将是无法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与界定的,同样,这样的界定标准也是缺失的,所以行业无法认定某种产品是否到了市场化运用的周期,而这个周期对于行业发展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市场的用户体验等因素实时研判、不断总结出既适合自身企业发展又能维护行业发展的新路子。
5、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政府对工业固废创新建材的扶持和指导。
在市场推广应用方面,相关鼓励政策应及时配套。工信部门公布的产品名目和市场推广的产品名目、产品标准、和财政税务部门公布的名目应协调配套。以石膏模盒为例,石膏模盒用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中的内置填充体,使楼盖形成“工”字形空腔结构,大大提高了楼盖结构承载力,同时节省了钢材和混凝土,完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一个平米可消耗工业副产石膏80kg,消耗工业固废的量大、接受度高,然而,这样一个在贵州应用已有多年,消耗工业副产石膏量大、产品有国家标准的一个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的主要产品,在贵州工业副产石膏处置大省的相关政策鼓励的配套文件中却没有把石膏模盒纳入推广名目。在2008年产品出现到2019年国家行业标准的确立,税务部门的系统中从未出现过“石膏模盒”产品类别。因此,各部门应加强对工业固废创新建材的扶持和指导,从而更好的促进新型磷石膏基建材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相关制度或下发通知,要求相关执法更精准、更严谨、更有效,避免“误伤”。有关会议上明确提出,禁止环保“一刀切”,坚决避免以生态环境为借口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将采取措施深入推进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应加强配套政策实施,严谨政策设计,对工业固废创新建材缺乏扶持和指导。因地因时制宜、分类指导,做到因事施策与综合施策相结合,注重统筹推进。坚信,随着人们对石膏建材产品技术的深入研究、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产品不断更新完善、市场的不断认可,工业副产石膏建材化利用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同时,通过专家、领导的群策群力,以及行业的精诚合作,工业副产石膏建材化利用必将克服这些瓶颈,得到迅速的发展,我们的生态环境必将迎来一个 “碧水蓝天”的未来!